--《閉環思維》讀后感
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,辛辛苦苦在電腦上做了很久的表格,因為沒有中途保存的習慣,電腦突然一下死機或者斷電,全部心血付諸東流,于是在日后的制表過程中,總是按照“編輯-保存-編輯-保存”的流程進行,最終慢慢養成了遵循流程的工作習慣,再也沒有出現心血付諸東流的情況,其實這就是閉環思維的一種體現,閉環使工作效果得到保障和提升。
《閉環思維》一書讓我更清晰的體會到“閉環思維”貫穿于工作、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閉環是“計劃-執行-檢查-反饋”這一過程的循環,用通俗易懂的話概括就是“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著落,事事有回音”。
凡事有交代要求善于計劃。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,善于計劃就是成功的開局。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,一個全面的計劃才能稱得上凡事有交代。比如每次的停機檢修計劃,內容都包含了檢修事項、檢修目標、檢修人員、檢修時段、檢修工具等等,計劃目標明確,時間節點清晰,是一個全面的計劃。
件件有著落要求對事百分百上心、不說空話,也就是執行力強,這正是我們欠缺的。日常工作中存在很多沒有百分百上心的例子,比如檢修完成后工具亂扔亂放、叉車停放不拉手剎、工作期間不帶安全帽、檢修工作拖拉不按期完成、設備加油滿溢或少加、施膠施蠟不按工藝單要求等等總是反復發生,這就是工作沒有閉環。
事事有回音要求工作中檢查,完成后反饋,反饋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一點。耗時短、較簡單的任務完成后,要馬上反饋;耗時長、難度高的工作任務,還要分階段定期反饋開展到什么程度了還是遇到什么困難,只有最終反饋“此項工作已按要求完成”才算得真正的閉環。我們經常止步于工作完成這一步,不會去主動反饋,其他沒參與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項工作是否完成了,只有等問起來了才會去匯報情況,極不利于其他工作的推進。
細想一下,我們是幸運的,因為公司早就對閉環工作能力的錘煉和提升有強力抓手,那就是公司堅定推動的績效檢查工作,績效檢查很大一部分就是閉環檢查。閉環思維并不體現在聰明過人或者專業能力很強,而更多的是一種工作習慣,就如篇頭那個小示例一般,是工作、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希望在公司的不斷錘煉和自身努力下,能夠讓閉環思維深入腦海,形成習慣,最終成為一名做事有首尾、有擔當、有責任心的閉環高手,為工作添光增彩。
財務部 鄢品輝